多重因素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一)
6月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货币金融系联合举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学习两会精神,金融助力十四五新开局”系列沙龙第7期线上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系副主任、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郭彪发布题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基本面成因及启示》的主题报告。
该报告认为,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疫情导致的供求缺口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在新冠肺炎疫苗普及之后,以中国和美国为代表的经济体在需求方面有很大程度的复苏,而巴西、智利、印度等大宗商品主要供给国还深陷疫情危机当中,供给端增长速度没有需求端增长速度快,带来大量供求缺口。
二是美元货币宽松叠加财政刺激计划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很多大宗商品价格以美元定价,美元超发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元贬值后需花更多的美元购买大宗商品。
三是碳中和政策短期冲击。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影响碳排放量比较大的行业是发电和钢铁。作为我国碳排放量最高的两个行业,发电和钢铁行业是实现缩减碳排放目标的重点,要减产限产,收缩产能预期。但需求在增加,主要供给国的供给出现问题,而经济恢复又超出预期,叠加碳中和减产限产预期,供给更加失衡。
四是其他宏观因素,如我国的经济“双循环”格局。
为此,该报告建议,应提升衍生品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建设,大力发展基差交易;增加供给弹性;发挥人民币汇率调节作用。交易所可密切关注近期主力合约到期前市场走势,若供需仍失衡可提高保证金防止出现可能的逼仓情形。